周毅等著. 國醫大師鄧鐵濤.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1月
2001年,鄧鐵濤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劉頌豪聯合撰文,向世界宣告一門新的邊緣科學——光子中醫學建立。這是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光子學結合的前沿學科。
什麼是光子中醫學?劉頌豪和鄧鐵濤教授的文章“光子中醫學”說:
“光子學是研究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和能量載體的科學。”
“它是繼電子學、光電子學之後發展起來的一個近代尖端高新技術科學領域。”
“激光作為光子學的技術標誌已在國內外醫學中廣泛應用,並已取得國際公認的進展。近年來激光血管內照射、激光針灸在中醫的運用,生物超弱發光技術在中西醫學方面的研究,以及光學儀器、光譜儀器、光機電智慧化儀器廣泛應用於醫學診斷及中藥方劑的研究等,均為光子中醫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光子中醫學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光子學的理論和技術對中醫學診斷、治療、預防、康復、保健等方面的方法和效應進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以揭示光子運動規律的中醫屬性的學科。”
關於光子中醫學的研究內容,文章概而言之,指出了幾個方面:
第一,診斷。
中醫望診(望、聞、問、切,四診之首)所獲得的信息都是通過光在整體或局部的反射光作用於醫生的眼睛及由此而產生的現代科學技術,擴展了眼睛的功能,豐富了望診的內容。在望診現代化與科學化研究中,一方面用先進的光學儀器、光譜儀器、激光光譜儀器和光機計算一體化儀器等,在總結千百年豐富的中醫望診經驗的基礎上,對望診進行客觀化、儀器化、智能化及定量化與半定量化,使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和“靈感”能用適當的物理、化學或生化參數表徵。另一方面從中西醫結合去推動中醫望診的深化,使望診的視野由表及裡,從體表及排泄物的望診進而擴展至“望”體內器官,吸納西醫從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來的影像技術和內窺鏡技術結合 X 線技術、核磁共振技術、超聲技術和激光技術等,使中醫的診斷,特別是望診進一步現代化與科學化。
聲音是聞診中的重要內容。利用聲音光譜儀分析患者的聲音,把患者的聲紋分類成中醫學的診斷類別,從聲學的角度進行特徵分析。
切脈是利用人手指尖特別豐富細微的感受能力,提取各種疾病的信息。動態全息和光子學巨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及計算機輔助的特徵分析,將會對中醫學幾千年來關於脈象的特徵分析做出準確的記錄,並開發出容易操作的診斷儀器。
在逐漸發展先進的光子學診斷儀器的同時,也建立了人體各種表徵測量量化的基礎,為計算機綜合分析創造了條件。以望診、切診為主,輔以聞診和問診,建立中醫診療的檢測、監測和分析的專家系統,是光子中醫學一個宏大的數據工程。
第二,治療。
目前,激光技術包括用激光進行切割、汽化、凝固、理療、針灸、血管內照射、光動力學等方法,可治療內、外、婦、兒、眼、耳、鼻、喉、口腔、皮膚等臨床上約300種良、惡性有關的疾病。激光理療、激光針灸和激光血管內照射療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已廣泛應用,已發現和證明這幾種療法,其作用依中醫理論可歸納為:活血化瘀作用,扶正固本作用、清熱解毒作用、醒腦開竅作用、引經增效作用等。採用光子技術刺激穴位、特定部位、反應點,探索防治某些重病、疑難雜病的有效部位、穴位及光子波長,並研製相應的治療、預防和保健設備,為光子中醫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第三,藥物開發與研究。
光譜學是材料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光譜學用於中藥的研究,主要有幾個方面:中藥有效成分的光譜,用於特定中藥的鑒別、提取和篩選,確保臨床應用中藥的有效性,同時排除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雜質成分。
研究中醫方劑學的構成及量效關係。
研究不同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共同作用,尋求共同作用的最佳配方、製劑或成藥方法。
研究提高中醫藥的作用途徑,發展增強藥效的新技術等。
研究中藥材的新用途,或在人工種植中藥材時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從而開發出新的中藥材或合成某些中藥材。
中藥的研究極注重總體效應。用光子學的手段有可能發現複方的作用,從而進行量化處理。
……
現在,光子中醫學不是停留在規劃中。光子專家劉頌豪任教的華南師範大學已經在2001年成立了光子中醫學科研教學臨床中心,有幾代博士後在工作。鄧鐵濤與光子學專家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推動中醫的現代化與科學化。
今年,鄧鐵濤親自到光子中醫實驗室參觀。他利索地脫下外衣,舉起雙手,站在“熱掃描成像儀”前,讓這台儀器發出的紅外線測試他的能量與供氧狀態。有病與無病, 能量不同,通過體表的掃描,也可反映內臟。他風趣地說:“唉!舉起雙手,像投降一樣。”話音未落,螢幕已將他體內能量顯示出來了。一位操作的博士分析說:“你左右手的能量有些不對稱,可能是一隻手剛拿過東西,有些發熱。但你整個人體的供血狀況是好的。”鄧老滿意地說:“中醫是宏觀地研究人,不是拿一個細胞來研究。這台儀器宏觀地測試人的功能狀態,對於中醫的宏觀研究很有幫助。”
趁此,筆者向陪同鄧老參觀的博士後、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莫飛智打聽:研究中國幾千年傳統醫學的鄧老怎麼與光子這門20世紀60年代才興起的尖端科學結緣的? 原來,莫飛智博士還是鄧老與劉頌豪院士溝通的橋樑。但緣起還在於鄧老的力作“新技術革命與中醫”。
1999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博士莫飛智讀到鄧鐵濤1986年寫的文章“新技術革命與中醫”,這個好學多思的青年開始思考科學技術與中醫發展的關係。他想,促進科學技術與中醫結合需要的是知識結構較廣泛的人才,他能從多學科去研究中醫;而多學科又不能只作該學科的結論,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去研究,做出合乎中醫理論體系的結論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結構與中醫理論修養都符合這一條件,一種歷史責任感促使他沿著探索新技術與中醫的關係的路上走。經過考試,莫飛智加入劉頌豪院士的博士後工作站。鄧鐵濤從此認識劉頌豪院士,並且引起共鳴而有光子中醫學的合作。
最初,一貫研究激光的劉頌豪說:“我們搞激光中醫學”。認為“中醫是中國五大發明”的社會科學家田森教授、廣州醫學院醫學物理學家謝南柱教授以及劉頌豪的老師、兩彈一星的元勳王大珩院士都覺得這是一個邊緣學科,是光子學與中醫學的一個增長點。而且這門學科一定要有中醫的旗幟人物參與。莫飛智就在劉頌豪與鄧老之間架通了橋樑。
說起莫飛智與鄧老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
那是1988年夏天, 作為廣西中醫學院本科畢業生的莫飛智到廣州中醫藥大學內二科實習,主管一個亞敗血症的病人,經過中西醫兩年診治未愈, 請鄧老會診, 1個多月就出院了。門診跟蹤2個月,未見復發。他當時並不知道鄧老的學術地位,只覺得奇怪,為什麼他能治好經過那麼多人治療都無效的病人?有一次,莫飛智去學校圖書館查資料,看見一位老人家在館前空地上打太極拳,打得極好。他向同學打聽:這老人家是誰?原來,鄧老脫下了白大褂,莫飛智認不得他了。那一次,同學告訴他:“這個老人家認為中西醫結合不來的”。其實他反對的是丟了中醫理論體系,中西“湊合”。不過在某些同學中以訛傳訛。當時,莫飛智對鄧老的印象是不太好的。
1994年,莫飛智考取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從廣西起飛到廣州的機場上,大學本科的老師殷殷叮嚀:你一是要注意讀經典,一是遇到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時,可不要錯過了……他一直在祈待那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出現。但他不是鄧鐵濤的博士生。鄧鐵濤的道德、文章、醫術,卻逐漸從不同途徑滲入他腦海裡。1999年元旦,香港著名的聖一法師,已經70歲高齡, 患上帕金森症,在香港花了200多萬元醫療費,沒有效果。轉入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治療。當時他天天發熱,背部發冷,一天拉 7~8 次肚子。他是莫飛智實習研究的對象。當時,請鄧老會診,莫飛智十分注意鄧老判斷推理和對病情的分析。鄧老的思維對他的衝擊很大,他心想拜鄧老為師,又擔心自己水準不夠。2000年2月,聖一法師好轉出院,以後,莫飛智與鄧老的兒子鄧中光副教授繼續去香港為聖一法師續診。不斷請教鄧老,這樣一來二往,竟與鄧老結下了不解的師生之誼。當時劉頌豪提出要邀請一面中醫旗幟加盟時,莫飛智立即想到鄧老。
“我一接觸到鄧老”莫飛智對筆者說:“我就感到鄧老的思維非常敏捷,對現代的東西並不陌生,而且馬上吸收過來‘為我所用’。
“比如, 我第一次跟他談:劉院士建議這門學科叫激光中醫學。我想,既是中醫理論指導下的光子學,不如叫中醫光子學。他說:‘不!就叫光子中醫學。因為光子學的範圍很廣,也是21世紀尖端技術,激光亦在其中了。’
我說:‘光子學,從微觀可以觀察到很細很細,宏觀也可以觀察到很大很大。即是從宏觀可以看到整體功能,從微觀可以看到微觀的結構,宏觀與微觀的結合,只有光子學才可以勝任。’
鄧老說:‘對呀!就叫光子中醫學,現代科學的進展為中醫學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機遇。中醫學不但能汲取西醫診療的精華,而且能汲取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非線性科學和光子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這對中醫學的氣血津液、臟腑經絡、形體諸竅等的結構和功能將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和科學的闡釋,也將體現出中醫學所蘊藏的深厚的科學內涵。’”
這一天,一老一少談得十分開心。燦爛的陽光,從陽臺射進客廳,映照著鄧老燦爛的笑容,湧動著一股青春的活力,他為中醫現代化的曙光初露,為中醫現代化的事業後繼有人而歡笑。就在此刻,莫飛智提出:
“鄧老,我想拜你為師。”
“好呀!我願收你這個徒弟! ”
莫飛智把鄧老攙到陽臺上,在燦爛的陽光下向他磕了3個響頭。於是,現代尖端科學與古老的中醫結合的研究,就在這位博士後向終身教授鄧鐵濤行傳統拜師禮中拉開了序幕了。
不久,莫飛智陪同鄧老與劉頌豪院士見面。兩位老教授談得十分投契。劉院士告訴鄧老,他年輕時練過武功,對中醫稱的“氣”很有感覺。又說,他研究超弱發光的問題時,發現一個人不同年齡段的10個手指的發光不同。正常人2個手掌發光對稱,抽煙的人食指與中指的發光不對稱,對這種現象解釋不了,但對中醫經絡有研究的莫飛智就說,這二指與肺和心胞有關係,吸煙將會影響到心肺功能……劉院士覺得,光子學與中醫結合的研究,是饒有興味的。
鄧老感慨地說:“中醫學幾千年來按自身的規律發展,雖然近百年來受盡打擊與排斥,仍能獨立於世界科學之林,而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走向世界。說明人類不能沒有中醫。2000多年來,中醫學術的發展成就是巨大的,但總的來說,至今仍然處於‘量變’之中。近100年來,中醫曾進行過自我革新與自衛鬥爭,仍未能找到正確的飛躍發展的道路,而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時機。中醫學若與多學科的新科技相結合,必然引發‘質變’,從而創生新的理論體系,並能反過來給新科技帶來新的發展。”
劉頌豪院士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我是中國科學家,理應為振興中華民族的醫藥科技事業作出貢獻。”
光子中醫學像一副粘合劑,把一位近代尖端科學家與一位傳統中醫學家加一位科學接班人的熱血凝結在一起,熱心的成像光學專家廖常俊教授和醫學物理學家謝南柱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見。於是,以劉頌豪、鄧鐵濤聯合署名的“光子中醫學”出現在《中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雜誌上。
談起建立光子中醫學的經歷,莫飛智深有體會地說:“鄧老的思想,不是常說的開明,是開放,全世界的東西他都能吸收,吸收了就按中醫的思路去轉化。我說,他擁有的不是知識結構,而是智能結構。他不僅是位醫學家,還是個高瞻遠矚的思想家。”
筆者認為,在鄧老85歲華誕的學術思想研討會上,劉頌豪院士的題詞“中醫光子”正是對鄧老形象而科學的概括。
摘自《國醫大師鄧鐵濤》P.267-275.
(圖註:鄧鐵濤教授與劉頌豪院士初次見面,標誌著中醫藥理論與新技術革面的結合----- 莫飛智教授攝於2000年1月5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