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推文中,我們講了心跳慢了怎麼辦。我們將心臟比作“兩室兩廳”的房子。在這一期,我們設想,如果房子總開關經常“跳閘”失靈(心動過緩),那能不能在人體中附加一個電源維持供電(心跳)?
在這樣的想法下,人工心臟起搏器誕生了。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由電池供能、植入體內的電子儀器。它由發生器和導線組成。一方面,起搏器感知“總閘”是否正常運行,如正常則保持靜默;另一方面,在發現“總閘”失靈時,起搏器發出電脈衝刺激心臟,使其收縮、舒張以完成泵血,維持心功能(圖 1)。
圖1 2022年7月6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中醫一院)心血管科完成雅培起搏器PM2182(MRI相容3.0T)安裝(全國第5台)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起搏器的認知以及起搏器在我國的普及應用均嚴重不足。
據報導,我國現有心動過緩患者逾500萬,每年新增約50萬。我國每年有54萬人心源性猝死,即每天約有1500人因此去世。我國心律失常的發病率與美國接近,但美國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數量為近1000台/百萬人口,而我國僅為55台/百萬人口。儘管我國起搏器的植入量逐年增加(圖 2),但僅占患者人數的3%-5%;每年新增的起搏器適應證患者中更是僅有2%得到器械治療。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就使用量而言,我國冠脈支架植入量(例數)已位居全球前三,而心臟起搏器則在全球倒數行列。因此,起搏器相關知識亟待推廣、傳播。
圖2 中國起搏器年植入量呈增加趨勢,但仍遠低於患者人數
安裝起搏器,會影響正常生活嗎?
起搏器安裝屬於微創手術,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臨床實踐已十分成熟。自1958年第一台心臟起搏器植入人體以來,起搏技術飛躍發展,具備體積小、重量輕、創傷少、壽命長及抗核磁等多種優勢。現代起搏器還在心衰治療、猝死預防方面取得了飛躍進步,如DDDR電極植入起搏部位改良(圖 3)、心室起搏再同步化(CRT-D)、具有體內除顫功能的起搏器(ICD)等(圖 4)。近年來,醫學界還發明瞭一種新的起搏方式——無導線起搏(圖 5)。
一般來說,植入心臟起搏器不影響日常生活。當前起搏器製造甚至以讓患者“忘了”自己有心臟病為目標。
圖3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中醫一院)院心血管科行雙腔起搏器植入術
圖4 左下圖:CRT-D植入後;右下圖:雙腔ICD植入後
圖5 無導線起搏植入技術:(左)植入中,(右)植入後
那麼,安裝了起搏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圍手術期觀察術口。術後臥床休息,觀察傷口是否滲血。
2 基礎心臟病治療。安裝起搏器的人群大多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而起搏器並不能治療心臟原發疾病,因此患者同樣可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等,仍須堅持相應的治療方案。
3 定期隨訪。定期到專科門診接受起搏器隨訪檢查,注意帶起搏器識別卡。一般而言,在術後第1/3/6/12月進行隨訪,此後根據情況,每年隨訪1次。
4 避免磁場干擾。由於部分起搏器的工作受磁場干擾,因此應先確認是否可耐受核磁共振檢查。對於植入抗核磁起搏器的人群,在磁共振檢查前應通過程式控制調整工作模式。此外,儘量避免磁鐵或手機靠近起搏器,通話時用對側手,使手機與起搏器的距離>15cm。
5 避免擠壓、衝擊。不要擠壓、觸碰起搏器裝置,儘量避免打擊、撞擊及可導致劇烈碰撞的運動。開車時,避免安全帶壓迫起搏器,可墊一個墊子以分散壓力。日常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側的手臂負重。
起搏器植入術後的第1週,植入側的手臂避免高舉過頭或劇烈活動。
植入後的3個月內,植入側的手臂避免劇烈活動;3個月後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圖 6)。
6 出行安檢。一般安檢不影響起搏器工作,但起搏器會影響安檢通過,因此須事先向安檢人員說明並出示起搏器植入卡或疾病診斷證明。
圖6 一起搏器術後患者併發“肩周炎”,醫生指導患者做手臂“爬牆運動”
結語
起搏器植入是當前心動過緩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可有效挽救生命,改善生存品質。然而,當前人們對心臟起搏器植入的認知率、我國起搏器的人均植入率仍處於較低水準,必須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國民認識,使高危的慢心率患者免于死亡。對於起搏器術後的患者,要注意6大事項。正是:心脈遲漏易暈厥,妙手起搏醒心神!
內容轉載自365醫學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