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55歲的男性患者因“活動後心悸、短氣、乏力,伴雙下肢水腫3月餘”來到我院心血管科就診。經完善體格檢查、抽血化驗BNP、胸片、心臟彩超、冠脈造影等檢驗、檢查後,這位患者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後,他的病情迅速好轉。
對於此類患者,除了遵循醫囑服藥外,飲食上應注意什麼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心力衰竭(心衰)是怎麼回事。心衰,是心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障礙引起的臨床綜合徵,主要表現為疲乏、呼吸困難、心悸和肢體水腫等。據調查,我國心衰標準化患病率為1.38%,其中人群的患病率25-64歲0.57%,65-79歲3.86%,80歲以上7.55%。冠心病等原發性心肌損害和異常是引起心衰的最主要病因。
心衰是當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各種慢性心血管疾病進展的結局,也是本世紀心血管醫學有待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初診心衰的患者中,約1/6在18個月內出現病情加重;約56%的心衰惡化患者會在30天內再入院;心衰加重患者約有1/5在2年內死亡。心衰晚期的死亡率則與惡性腫瘤相當。
心力衰竭屬於祖國醫學“心衰病”“水腫”“心水”“喘證”“喘脫”範疇。其病機為心之氣血陰陽虛衰,血脈瘀阻,水飲內停。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減輕症狀、提高生存品質、減少住院次數及改善預後等優勢和特色。
遵循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學術思想,心衰治療應堅持以心為本,五臟相關,陰陽分治,整體調養。中醫常用補益心氣,兼以養陰、溫陽等扶正;在祛邪方面,活血化瘀貫穿治療全程,多配合利水、化痰、逐飲、理氣諸法。內治與外治相結合,藥物治療與生活調攝相結合。
本院製劑心陰片、心陽片、益心活血丸、丹七活血丸、補腎益心片等(圖 1),中成藥芪藶強心膠囊、芪參益氣滴丸等以其卓越的療效頗受患者好評。傳統辨證論治的湯藥以及非藥物療法(針灸、推拿、足浴)等也廣泛應用於臨床,療效良好。
圖 1 治療心衰的常用院內製劑
以下僅就心衰患者的飲食調養提出幾點建議。
1.低鹽飲食。攝鈉以4g左右為宜,避免過度(≯6g/d);病情嚴重或急性發作者,鈉攝入宜≤2g/d。
2.限制水分攝入。急性心衰患者每日液體攝入量一般<1.5L,慢性心衰患者1.5-2L。
3.戒煙戒酒。
4.食物宜營養豐富,葷素搭配。推薦食用優質蛋白(如蛋類、奶類),還有豬肉、雞肉、魚肉等;主食:大米、麵食、小麥、燕麥等,易於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約250-300g/d,早、中、晚餐按1:2:2分配);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忌豬油、牛羊油等。蔬菜、水果:推薦富含多種維生素的綠葉蔬菜、菜花、蘑菇、香菇、百合、鮮棗、木瓜、橘子、蘋果、雪梨、香蕉等。長期使用排鉀利尿劑(氫氯噻嗪、呋塞米)治療時,適量補充富含鉀的食物如菠菜、香蕉、廣柑等。
5.少食多餐,避免過飽。
6.酌用中醫益氣扶陽驗方或藥膳(圖2)。
(1)紅參10g,田七5g。燉2小時。適用於短氣、乏力、舌有瘀斑等氣虛血瘀患者。
(2)紅參10g,麥冬10g,玉竹10g。燉2小時。適用於短氣、乏力、口乾渴、舌幹、苔少等氣陰兩虛者。
(3)高麗參10g,熟附子6g,生薑2片,大棗2枚。燉3小時。適用於氣促、乏力、四肢冰涼、舌瘀暗等陽虛血瘀患者,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者忌服。
(4)西洋參10g,瘦肉(剁碎)100g,生薑2片,大棗2枚。燉2小時。適用於短氣、乏力、口乾舌燥、舌紅少津等氣陰兩虛患者。
(5)黃芪20g,薏苡仁30g,茯苓15g,生薑2片,瘦肉(剁碎)100g。燉2小時。適用於短氣、乏力、雙下肢水腫等陽虛水泛患者。
(6)黨參20g,五指毛桃30g,蓮子30g,陳皮3g,生薑2片,桂圓肉10g,雞肉200g。燉2小時。適用於短氣、乏力、納呆、形體消瘦、便溏等心脾氣虛患者。
圖 2 常用中藥飲片
結語
心衰患者應就診心血管專科以全面評估病因和誘因、危險因素、診斷及病情嚴重程度。心衰加重、反復住院,常常是患者藥物治療不規範所致。因而,患者必須堅持心血管專科門診定期複查,隨訪治療。心衰患者治療勿忘“四重奏”:中醫治療、西藥治療、心理與生活方式調攝以及必要時的器械治療。中醫整體醫學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內容轉載自365醫學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