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醫如何防治新冠肺炎?

莫飛智 博士

1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OVID-19)的症狀

• 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

• 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肉疼痛、腹瀉等, • 重症患者發病7天左右出現呼吸困難,嚴重患者可快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 綜合徵及多器官衰竭等等,危及生命。

• 兒童、新生兒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呼吸急促、疲憊虛弱等。

• 重症患者可以中低燒,也可能不發燒。

• 輕症的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 也有無症狀的感染者。


甚麼人容易感染?

普通人群 • 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 • 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危重。

•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預後較差。

• 兒童患者症狀較輕。


2 中醫如何認識?

• 2.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瘟疫、疫症

• 2.2 病因 • 濕、寒鬱熱,化為疫、癘毒邪,引起瘟疫。

• 2.3 病位 • 肺(呼吸道)、脾、大腸、胃, • 心、肝、腎

• 2.4 傳變 疫毒隨著寒、濕、熱邪入侵人體之後,可以隨個人的體質和基礎疾病而發生變化,可以濕化、 寒化、熱化、燥化,而產生相應的一系列症狀。

• 順傳:肺、脾、胃、大腸

• 逆傳:心、肝、腎

• 2.5 治療 • 疑似 • 輕型 • 中型(普通型) • 重型 • 危重型 • 分型,辨證施治,治愈輕中型,阻止向重型、危重型發展。寓防於治。


3 如何預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3.1 必須嚴格遵從政府發出的各種預防措施及指引的方法

• 3.2 治未病——中醫的精華 上工治未病


要增強正氣,提高免疫力,怎麼做? 虛 邪 賊 風 , 避 之 有 時

• 3.2.1 溫暖肺,防寒保暖 •

(1)適時衣著,保持頸項背部溫暖;

(2)適當使用熱氈、暖包等;

(3)早上9-10點鐘,背脊曬曬太陽20-30 分鐘;

(4)用40度熱水浸腳20-30分鐘,微微出汗;

(5)艾灸、穴位敷貼(天灸)天突、風門、神闕(肚臍)、足三里;

(6)穴位揉按睛明、迎香、廉泉、天突、風池、肩井、神闕、足三里。


動作以避寒暑

• 3.2.2 適當運動,增強肺功能

(1)平地散步、急步行走40分鐘,微微汗出;

(2)八段錦、太極拳……;

(3)在空氣清新環境中,擴胸、深呼吸、吐故納新,增加肺活量;

(4)氣功(郭林氣功……)


食飲有節

• 3.3.3 調節飲食

(1)小口小口、慢慢飲溫水,滋潤溫暖咽喉部,提高免疫力

(2)少食生冷冰凍、煎炸油膩、過於辛辣的食物,避免刺激咽喉部,降低免疫力

(3)適當的水果,雪梨、蘋果、香蕉、橙……

(4)適當比例的蔬菜、蛋、魚、肉

(5)適當飲清補涼茶水 五指毛桃、白茅根、紫蘇、菊花、薄荷、桑葉、沙參、百合、甘草……

(6)溫肺健脾清熱祛濕的藥膳 茯苓20、紅棗5枚、百合15、陳皮3、玫瑰10、生薑5片、扁豆20、小米適量。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3.3.4 睡眠充足 • 作息有時, • 充足的睡眠,是促進身體修復,提高免疫力的最大法寶。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3.3.5 養生重在養心 學會放鬆,高下不相慕。 心樂神安,是養生保健,增強正氣存內的核心重點。


內容節錄自以下連結:


1,07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香港新冠疫情肆虐期間中醫如何針對「防」、「治」、「康復」不同時期的操作?

莫飛智 博士 防護——祛濕、祛濕、再祛濕! 濕——是人體水液(津液)代謝的過程和狀態。 營養物質和代謝物質都是以水液為載體,營運佈散到臟腑器官和各 個部位。 起到營養、滋潤的作用,並帶走代謝產物,排除體外。 這個津液運行佈散的功能由脾主持。 藥膳食材: • 綠豆 • 薏米...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